相继发布2016年财报,并共同提到去年都感受到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种压力已经蔓延到化妆品OEM生产的上游厂商。
硅油和表面活性剂总体增长明显,都是化妆品生产中常用的原料。硅油具有润滑和保湿的作用。它通常用于生产奶油和洗涤产品。表面活性剂的主要作用是乳化、增溶、去污、润滑等。
皂、油原料价格上涨受上游主要原料棕榈仁油价格波动影响。据悉,作为棕榈油主要生产国的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石油产量并未达到预期,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了价格的上涨。作为棕榈油进口大国,人民币汇率走低也加大了中国企业的采购压力。
掀起新一轮物价上涨风暴?
此前,宣布,“从2017年4月1日起,延长生产阶段的有机硅聚合物、硅油和更多硅酮的价格将上调。根据不同的产品线、地区和业务领域,如果现有客户合同允许,提价幅度在10%-20%之间,一些原材料企业在采访中也透露,
如果成本压力难以消化,也会转移到下游客户身上。
那么,上游压力是否会进一步向下游扩散,带来化妆品价格的一波上涨?多位受访企业表示:“基本上没有。”
原材料价格上涨后,化妆品OEM终端零售价格并未受到较大影响。事实上,化妆品的生产成本只是终端价格影响的一部分,而原料价格只占生产成本的一部分。
复大生物化妆品生产商:“除了原料价格、设备维修、厂房租赁和员工工资、前期研发投入等,还对化妆品的生产成本进行了汇总。与原材料价格相比,厂房设备成本和职工工资所占比重较大。一般来说,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带来了生产成本的增加,但仍在可承受范围内,目前对化妆品生产企业的负面影响不大。”
同样,从原材料到成品,中间生产环节也分担着一定的成本压力。”如果某一种原材料只占产品体系的30%,即使原材料上涨三倍,也只会给产品带来两倍的价格波动,而随着生产引进环节的增加,这种影响就会减小。”
此外,化妆品OEM的终端定价,除上游生产、渠道推广、广告投放、终端推广等环节占一定比例外。可见,化妆品原料价格的波动传导到终端,对终端市场的影响有限。
面对这场价格风暴,各产业链的上游企业虽然感受到了压力,但并不过分担心,“快速上涨的价格最终会在市场平静下来后回归正常。”
与传统表面活性剂相比,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更温和、更环保,但价格昂贵已成为其推广的障碍。现在越来越多的顾客在尝试,“不管怎么说,这要花更多的钱。为什么不选一个更好的呢?”
与去年或过去相比,有机硅的价格确实上涨了。但从长远发展和供需比较来看,有机硅价格实际上趋于“平民化”,而有机硅价格则呈现下降趋势。价值的回归对于有机硅的推广来说是个好消息。
另一方面,价格压力也促使上游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和研发生产能力建设。